4月7日,记者驱车前往义亭镇良库文创南蜜枣文化园,还未进入园区一股酒香扑面而来。“太香了!这是什么酒,酒香味真浓。”说话间车子已驶入园区,浓郁的酒糟香味让人沉醉。“我们正在酿造南枣酒,你来得正是时候。”说话的是义乌市三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丁生:“你看,酒甑上冒着白色的蒸汽,从‘牛尾’流出的琼浆就是南枣酒。”
在另外一边的晒场上,热气腾腾的酒糟被铺开。“这就是制作南枣酒剩下的残渣,有着独有的枣香味,晾晒一下拿去喂鸡,算是‘废物利用’”。何丁生说。
在义乌,南枣酒不像南枣、蜜枣有名气,但南枣酒富含多种营养物质,入口绵甜爽净,回味悠长,实现了口感与营养的双重平衡,深受金华周边消费者青睐。同时,南枣酒的制作依然传承了老办法,放料、加曲、发酵等过程,没有统一的标准,这就让酿造的每批次酒的味道各不相同,品质也是参差不齐,还不能规模化生产,不利于南枣酒的品牌建设和推广。
如何提升南枣酒的酿造工艺,形成统一标准,这就需要科学的手段来解决,人才引进应放在第一位。何丁生介绍,经过走访调研得知,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为中国发酵工程学科的诞生地,特别是发酵工程学科具有较强的技术储备,这正是提升南枣酒品质工艺所需要的。
“在市科协、农业农村局的帮助下,积极与江南大学对接,联系到了张梁教授。”何丁生说,张梁教授主要从事发酵过程工程、生物活性物质、环境生态修复相关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及应用技术开发,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国家级课题6项、江苏省工业前瞻性项目等省部级课题10余项,发表SCI论文50余篇,同时还兼任中国酒业协会酒精分会技术委员会委员等。
洽谈过程轻松愉快,张梁教授品尝过南枣酒后,给出了很高的评价,愿意提供技术支持,提升南枣酒的制酒工艺。随后,在义乌市科协的支持下,“三宝农业”博士创新站获准设立。张梁教授团队将协助“三宝农业”建立南枣原料标准体系,提高种曲优良率与原料出酒率,对南枣酒发酵过程进行跟踪研究,挖掘特征风味微生物,提高产品品质与风味稳定性,协助建立完备的产品分析检测体系等方面研究攻坚。
其实,传统的南枣酒制作流程,是先把南枣洗净-破碎-加糯米-加酒曲-加水搅拌-发酵-压榨-过滤-高温消毒-灌装-销售。每一个步骤,对制酒师的技艺要求较高,比如100斤南枣需加200斤糯米、300斤水和10斤酒曲。酒曲是酿酒的精华所在,酒曲加多了影响口感,加少了影响出酒率,最好的发酵温度为20-25摄氏度。同时,拌料的时候还要控制好温度,天气凉,拌料温度就要高,天气热,拌料温度就要凉,即使有经验的师傅,这个温度也很难把握。
经过张梁教授的科学指导,目前南枣酒的制酒流程有了统一标准,酒曲用量经测试,从10斤减少到6斤,出酒率也提升了20%以上,南枣酒的口感、质量有了较大的提升,具备了规模生产能力,实现科技提升生产力。
据悉,义乌大枣种植面积约5000到6000亩,这为规模化生产南枣酒提供了原材料。目前,“三宝农业”年产南枣酒50吨,每斤市价168元,如果扩大南枣酒的生产线,年销售额将超2000万元,带动周边农户就业约100户,真正让南枣酒成为“共富酒”。
“此外,以前都说南枣酒富含多种营养物质,到底有哪些营养物质以及功效,没人能说得上来。”何丁生说,博士创新站建站以来,张梁教授对新酿造的南枣酒进行了检测,检测报告显示,南枣酒含有多种微量元素,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,还具有保健功效。
“要把义乌独有的南枣酒,作为一种保健酒来推广,检测报告也显示出它的功效,算是给我们指明了发展的方向。”何丁生对做大做强南枣酒充满信心。
其实,像“三宝农业”与高校专家合作促行业提升,产业链升级的案例还有很多。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,博士教授是某一产业或领域技术发展的领航者,而企业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和灵活的经营机制,博士创新站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,从而为企业充分把握发展机遇、瞄准产业前沿,发掘和开拓市场提供了保证,成为指引企业科技发展战略的“航向标”,为企业抢占了发展“制高点”。
本文地址:
转载请注明出处,谢谢!
声明: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侵权必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