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陈陈”“集集”在直播推荐大陈农副产品。
近日,大陈镇“大陈小集”线下展示馆内忙碌不已,工作人员将一份份打包好的“大陈小集”礼盒配送出去,里面有道人峰有机茶、虎皮年糕片、手工玉米饼等农副产品。作为全市最大的区域农业品牌,“大陈小集”自创立以来,始终坚持质量安全与品质效益相结合、传统传承与文创赋能相结合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,品牌强农、共同富裕初显成效。经过一年运行,“大陈小集”为大陈农业增收超1800万元。
“线上+线下”
打开农业发展新路子
去年5月,“大陈小集”线下展示中心开业。作为区域农业品牌,“大陈小集”立足地方特色,优化产品和产业结构,促进农产品深度开发,提高农产品附加值,把“特色”打造成“品牌”,以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,最终达到农业提产增效,带领农民齐奔“共富”之路。
据了解,大陈镇以熟知市场需求导向的青年为班底,组建寻品选品队伍。青年委员全部下沉至32个村居,通过挖掘村史、探寻手艺人等方式,深度搜罗各村农特产品。“小王子樱桃”“岩界金义猕猴桃”“善坑豆腐皮”等31款特色农产品被深度挖掘,成为“大陈小集”的首批核心产品。
该镇众拥村郞坞自然村是义乌最早种植短柄樱桃的村,其注册的“小王子樱桃”远近闻名。每年4月中旬至5月初是樱桃采摘季。只是今年受疫情影响,前来采摘的游客大幅减少,但村民们并不为销售发愁,“大陈小集”工作人员提前与村民对接,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方式,打通樱桃销售“绿色通道”。“大陈小集”的工作人员表示:“线上,我们通过‘大陈小集’淘宝、抖音店铺和微信社区团购群帮农户们接单;线下,我们做好品控及疫情防控工作,将樱桃配送上门。”
如今,全镇已有6个村集体、200余户农户和农业企业加入“大陈小集”,“大陈小集”成为田间农味、瓜果干货、非遗文创等6大系列412种农副产品的展销平台,更成了村集体、农户和农业企业抱团发展的典范。
“农业+创意”
提升农副产品价值
打开销路,并不代表能让农副产品增值,因此“大陈小集”为农业插上了文创翅膀,使农副产品不只局限于农副产品本身,而是成为对外展示大陈农旅文化的媒介。
在“大陈小集”公用品牌基础上,创设“集集”“陈陈”两个卡通IP形象,着重展现义乌的青山绿水之美。在“大陈小集”线下展示中心,记者看到每个农副产品的包装都经过精心设计,包装上都印有“大陈小集”的logo和“集集”“陈陈”两个卡通IP形象,让土特产变得“洋气十足”。
“大陈小集”工作人员一边拿出义乌特色小吃“头梗面”,一边说:“原本‘头梗面’只有白色的,也没有包装,农户只是用塑料袋一装就了事,易碎,还不美观,所以它一直默默无闻,甚至不少本地人也没听说过这道美食。现在我们通过‘大陈小集’的孵化计划,加入了抹茶粉、红心火龙果等材料,使‘头梗面’变得五彩斑斓,再加以精心包装,原本15元/斤的‘头梗面’升值到了15元/200克。随着越来越多人的接触与了解,制作‘头梗面’的农户从零星几人增加到一个小群体,销量翻了几番。”
大陈镇以“大陈小集”“集集”“陈陈”全新包装“浪漫八都”“竹韵九都”“古韵十都”等美丽乡村精品线,丰富的故事色彩增强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吸引力。自“集集”“陈陈”卡通IP创设以来,大陈镇乡村旅游景点累计吸引了游客110万人次,拉动消费超1.7亿元,他们把好山好水好产品带出去,又从四面八方带回巨大旅游资源。
“市场化+生产线”
加速传统农业转型升级
“我们正在筹划‘头梗面’标准化生产项目,计划打造义乌版‘螺蛳粉’。”大陈镇人大副主任蒋方一说,“大陈小集”主要让利于农户和农业企业,将利用文创升值的持续盈利,反哺传统农业转型升级,让农副产品从传统手作转向规范化生产线,使“大陈小集”发展更具可持续性,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。
同时,“大陈小集”继续以市场化运营模式,紧贴消费动向,以“一品一研发”确保产品“全矩阵”。“大陈小集”以健康营养为主线,对9款特色农产品开发系列产品,助力农产品“走得远、做得大”。截至目前,“大陈小集”已研发出6大系列81款产品,多款产品远销新疆、海南等20个省、市、自治区。
大陈镇不仅带着村民抱团“跑”,还帮助其他乡镇一起“跑”。近日,大陈镇与磐安县双峰乡开展百镇共建强基“陈双成对”党建行动,加强城乡区域结对共建,促进乡村振兴,推进共同富裕。磐安县双峰乡正在打造区域公共品牌“富羊羊”,大陈镇不仅分享了“大陈小集”打造经验,并在“大陈小集”展示与销售双峰乡的特色农副产品。”
本文地址:
转载请注明出处,谢谢!
声明: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侵权必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