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援沪逆行者中,有这样一群幕后的“隐形战士”,他们活跃在战“疫”前线,离病毒最近,离亲人最远。他们的职责虽不是直接接触患者,却在努力剥开病毒的真伪,让更多的人避免感染,默默为临床医生提供及时准确的感染诊断依据。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:检验师。
4月14日,记者连线浙大四院检验科副主任检验师吴英萍,听听她为我们讲述驰援期间的故事。3月29日,具有多次驰援经验的吴英萍带领10名队员,入驻湖州核酸检测基地,负责核酸样本的检验。
浙大四院核酸检测队队长吴英萍表示,目前基地的样本主要来自于上海和嘉兴,最多的时候一天的标本量可达12万,相当于一天检测120万人口的感染情况,这也是该基地首次达到日检10万管的满负荷运转。
穿戴好防护服、护目镜、医用外科口罩、手套、鞋套……这是吴英萍和同事们每天工作前必经的准备流程,在这样的“全副武装”下,他们在实验室里紧张忙碌地度过了半个多月。
从2020年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工作以来,吴英萍先后驰援过新疆和省内绍兴、永康等地,经常与病毒短兵相接,把实验室当“战场”。她说:“这次驰援上海,参加的其实是家门口的战斗,支援上海,也是为了保卫浙江。”
在实验室内,吴英萍不仅要完成满负荷的检测工作,同时也要打起十二分精神,时刻注意个人防护,因为在这里,保证医务人员零感染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。每一天,实验室里几百名工作人员连轴转,要把16条流水线平稳运作起来。而作为管理人员,吴英萍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把人员管理好,还要把每个环节都做好,确保每个岗位上的人一定是最熟练的人,同时每个环节之间的人和人、岗位和岗位间都要做到完美交接,这样才能保证实验室的日检效率。
在吴英萍身后,队员正在埋头奋战。在队员刘雪柯的身后,是一排排被塞满的货架,她投入驰援一线工作以来,与队友们并肩作战,每6个小时轮一个班次。刘雪柯所在的小组每一个班次都要完成2万管的样本检验,看着身后的标本被迅速“消灭”,又逐渐堆满,她在忙碌之余竟油然生出一种与病毒赛跑的满足感。
吴英萍说:“面对如此高强度、高压力的工作任务,队友们每天都顶住压力,圆满完成。大家就像新冠病毒流水线上的侦察兵,顽强拼搏,愈战愈勇,同时做到团队配合默契、高效分工。希望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,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防控战。”
本文地址:
转载请注明出处,谢谢!
声明: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侵权必删。